库存控制方法

库存库存:在保证企业生产、经营需求的前提下,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;掌握库存量动态,适时、适量提出订货,避免超储或缺货;减少库存空间占用,降低库存总费用;控制库存资金占用,加速资金周转。

1 定量控制法:又称连续订货法,属于连续检查、独立处理;

订货点和订货量都是固定的数量。当库存控制系统的现有库存量降到订货点(RL)及以下时,库存控制系统就向供应厂家发出订货,每次订货量均为一个固定的量Q。经过一段时间,我们称之为提前期(LT),所发出的订货到达,库存量增加Q。订货提前期是从发出订货至到货的时间间隔,其中包括订货准备时间、发出订单、供方接受订货、供方生产、产品发运、提货、验收和入库等过程。显然,提前期一般为随机变量。

要发现现有库存量是否到达订货点RL,必须随时检查库存量。固定量系统需要随时检查库存量,并随时发出订货。这样,增加了管理工作量,但它使得库存量得到严密的控制。因此,固定量系统适用于重要物资的库存控制。

为了减少管理工作量,可采用双仓系统。所谓双仓系统是将同一种物资分放两仓(或两个容器),其中一仓使用完之后,库存控制系统就发出订货。在发出订货后,就开始使用另一仓的物资,直到到货,再将物资按两仓存放。

1.1 保持库存连续记录,成本较高;

1.2 运输成本和采购成本较高;

1.3 不能够获得数量折扣,不能够进行联合采购;

1.4 适合A类物料和缺货成本较高的物料;

1.5 订货数量为EOQ;

设立的假设条件:

(1)企业能及时补充库存,即需要订货时便可立即取得库存。

(2)能集中到货,而不是陆续到货。

(3)不允许缺货,即缺货成本TCs为零。

(4)需求量稳定,并且能预测。

(5)存货单价不变,不考虑现金折扣。

(6)企业现金充足,不会因为短缺现金而影响进货。

(7)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,不会因买不到需要的存货而影响其他。

 

 

2 定期控制法:属于不连续检查、相关处理;

固定量系统需要随时监视库存变化,对于物资种类很多且订货费用较高的情况,是很不经济的。固定间隔期系统可以弥补固定量系统的不足。定期库存控制系统就是每经过一个相同的时间间隔,发出一次订货,订货量为将现有库存补充到一个最高水平S,如图3所示。当经过固定间隔时间t之后,发出订货,这时库存量降到L1,订货量为S-L1;经过一段时间(LT)到货,库存量增加S-L1;再经过固定间隔期t之后,又发出订货,这时库存量降到L2,订货量为S-L2,经过一段时间(LT)到货,库存量增加S-L2。

固定间隔期系统不需要随时检查库存量,到了固定的间隔期,各种不同的物资可以同时订货。这样。简化了管理,也节省了订货费。不同物资的最高水平S可以不同。固定间隔期系统的缺点是不论库存水平L降得多还是少,都要按期发出订货,当L很高时,订货量是很少的。为了克服这个缺点,就出现了最大最小系统。

最大最小系统:最大最小库存控制系统仍然是一种固定间隔期系统,只不过它需要确定一个订货点s。当经过时间间隔t时,如果库存量降到s及以下,则发出订货;否则,再经过时间t时再考虑是否发出订货。最大最小系统如图10—4所示。当经过间隔时间t之后,库存量降到L1,L1小于s,发出订货,订货量为S-L1,经过一段时间LT到货,库存量增加S-L1。再经过时间t之后,库存量降到L2,L2大于s,不发出订货。再经过时间t,库存量降到L3,L3小于s,发出订货,订货量为S-L3,经过一段时间LT到货,库存量增加S-L3,如此循环。

2.1 可获得数量折扣,可实现联合采购;

2.2 保险库存需获考虑检查周期与前置时间中需求数量的波动;

2.3 订货数量=最高库存-库存余额;

3 非强制补充进货:定期检查,将库存余额与最低库存比较决定是否申购?

4 MRP:按生产进度计划控制;

5 JIT:快速准时实现零库存;

6 VMI,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信息共享、环节同步;让供应商建立库存;

7 JMI,Joint Managed Inventory:

F:Fixed;V:Varied;
  定量控制法 双堆控制法 定期控制法 非强制补充进货 MRP JIT
订货数量 EOQ F 最高-余额 最低VS余额 V V/F
订货点 F F V V V V/F
检查周期 V V F F V/F V/F
需求率 V/F V/F V/F V/F F F
前置时间 V/F V/F V/F V/F V/F
保险数量 很大 小/无
补1:EOQ=(2PD/VC)1/2(P:每次订购成本;D:每年需求数量;V:每年存货持有成本与存货成本之比;V:每单位存货持有成本;

补2:存货的周转速度:1 按数量核算:存货的销售数量/平均库存;2 按金额核算: